本文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天津10月4日电(记者周润健)“当‘杨贵妃’出现在阳台的时候,我被震撼到了。她的扮相美极了,水袖一甩,就像天边的云彩在飘动。唱腔也很棒,婉转细腻。就是表演时间太短了,没看够。”山西游客孙女士意犹未尽地说。
10月1日,天津市民和外地游客在中国大戏院观看阳台京剧快闪《贵妃醉酒》。新华社发
国庆期间,天津中国大戏院焕新亮相,打开尘封多年的二楼阳台,以“可游可感的活态博物馆”之姿,向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敞开大门。
中国大戏院1936年建成,作为津门老字号,89年来未曾间断演出,被誉为中国戏剧界的“金色大厅”。
“中国大戏院建成伊始便以‘华北第一摩登剧场’闻名。彼时,一场‘游艺会’可容纳京剧、电影、相声、杂耍、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于同一空间演出,观众持一张通票即可遍览诸艺。此次‘国庆游艺会’正是对这一城市记忆的延续与创新,以‘立体City Walk’的形式,引导观众漫步戏院,在老电话中聆听历史回响,于方寸舞台追溯梨园往事。”中国大戏院总经理任博说。
10月1日,演员在中国大戏院弄堂里表演“旗袍丽人舞”。新华社发
“国庆游艺会”打破传统观演边界,让观众从被动观看变为主动参与。中国大戏院副总经理杨蕾告诉记者,每日上午,戏院弄堂里将上演优雅的“旗袍丽人舞”;下午,“共舞场”将上演古彩戏法快闪;傍晚,二楼阳台将推出戏曲快闪,京剧《贵妃醉酒》与《霸王别姬》延续梅派艺术薪火,让传统艺术与都市夜景交相辉映。
距离中国大戏院不远,便是金街大铜钱广场。国庆假期,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携沉浸式话剧《日出》再度回归,在这里上演。20世纪30年代,天津剧作家曹禺以“大铜钱”不远处的惠中饭店旧址为背景,写出了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瑰宝《日出》。
10月1日下午,人流如织的金街大铜钱广场,一辆黄包车拉着身穿旗袍的“陈白露”停下来,跟着她的脚步,一段尘封的往事慢慢开启……
10月1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在金街大铜钱广场表演沉浸式话剧《日出》。新华社发
“演出特别选址剧本故事原型的惠中饭店门前实景演绎,让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在故事发生地零距离感受历史与艺术交融的魅力。”天津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李阳说。
“这种形式很新颖,让人耳目一新。之前我在短视频上多次刷到过这个《日出》的切片,但亲身经历的感觉完全不一样,那种现场的感动和激情,是隔着屏幕无法体会的。”北京游客王女士兴奋地说。
天津是戏曲大码头、曲艺之乡,更是一座被戏剧浸润的城市。“戏聚之城”天津已成功举办两届戏剧节,第三届戏剧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吸引大批观众前来看戏。
10月1日,天津市曲艺团演员在古文化街戏楼表演曲艺剧《海河故影》。新华社发
国庆假期,天津举办主题为“戏聚天津·无处不沉浸”沉浸式戏剧演艺活动,一个个剧场被“搬”到景区、街区、公园,整座津城化身“沉浸式大舞台”,观众在移步换景中感受“人在戏中游”的奇妙体验。
近年来,天津打造的“城市剧场”已经成为一张亮眼的文化名片。“沉浸式演艺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结合点,这种‘参与感’和‘代入感’,可以让人更好地感受津派文化的魅力和底蕴。”天津北方演艺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辛江说。
民信配资-网络平台配资-证券公司配资-炒股杠杆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