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信阳日报
□周涛
当下,教育价值在旅行体验中渐渐流失,正成为各地研学市场的“成长烦恼”。2025年暑期旅游市场,研学已成为最受关注的“变量”。春秋旅游、众信旅游、中青旅等头部企业反馈,其研学产品销售额突破新高,且持续攀升。
热潮之下亦有“暗流”涌动。武汉大学近期发布声明,揭露有机构打着高校旗号虚假宣传营利性研学活动,提醒家长谨防上当。这揭开了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有的孩子被带到景点“走马观花”,所谓的“研学课程”沦为形式主义的过场;有部分机构带队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安全预案形同虚设;有的家长支付人均5000元至20000元的高额费用后,发现孩子只带回几样粗糙的手工……这些现象背离了研学“实践育人”的初衷。有教育学者警示:“商业化包装下的浅层体验,不仅浪费学习机会,更可能扭曲学生对知识获取的认知方式”。
2025年5月实施的《研学旅游服务要求》等3项新国标,为行业注入强心剂。新国标首次明确定义“研学课程”“研学线路”“研学产品”等概念。《要求》的实施对提升研学旅游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需要相关行业积极开展标准宣传与贯彻工作。笔者认为,研学游的本质,是让知识在脚步中生根,让心灵在体验中丰盈。研学旅游作为一种寓教于游、寓学于行的旅游活动,需要在游与学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有效解决研学旅游质量不高,“游而不学”“游学失度”等问题。唯有实现“教育为核、体验为径、服务为基”的融合共生,研学旅游才能真正履行其“行走的课堂”之社会使命。
民信配资-网络平台配资-证券公司配资-炒股杠杆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