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号起,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一家酒店里,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第二轮会谈正式启动。 这边谈判桌刚铺开,那边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就放了句硬话:“谈不拢就全面开战”。 这话听着挺吓人,但也能看出两国边境的争端已经闹到了不得不认真对待的地步。 会谈启幕,狠话在先 此次磋商由土耳其主持,巴方代表团里有军方作战局局长,还有安全、情报部门的核心官员,阵仗不小。
阿方则是内政部副部长拉赫马图拉纳吉布带队,双方目标很明确,就是把停火的事儿谈扎实。 本来想觉得既然都坐下来谈了,气氛应该缓和点,但后来发现巴方的底线摆得明明白白。 阿西夫说自己也看到阿方希望和平的意愿,可要是协议谈不成,全面开战就是最后的选择。 这种“谈或战”的二选一,把会谈的重要性拉到了顶点。 毕竟边境的摩擦已经持续好久了,再拖下去,受苦的还是两边的老百姓。 这轮谈判不是凭空来的,之前两国已经在卡塔尔多哈有过一次碰面,还达成了停火共识。
边境争端,一波三折 时间倒回10月9日,巴基斯坦对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和帕克提卡省发动了空袭。 这一举动直接点燃了导火索,3天后的深夜到凌晨,阿富汗军队就发起了报复性行动,两国边境第一次爆发大规模交火。 巴方说阿方是“挑衅”,要求对方不能让领土成为恐怖组织针对自己的跳板。 阿方也不含糊,直言行动就是对空袭的回应。 两边各说各的理,矛盾压根没解开。
10月14日晚,局势又升级了。 来自阿富汗的恐怖分子,试图袭击巴基斯坦西北部开伯尔-普什图省古勒姆地区的边境哨所。 袭击被巴安全部队成功击退,巴方称摧毁了阿方8座哨所、6辆坦克,打死25到30名恐怖分子和阿富汗塔利班成员。 但阿富汗政府的说法不一样,他们表示交火造成12名平民死亡,还有上百人受伤。 两边的伤亡数字和表述有分歧,这也能看出双方在争端中的互不信任。 无奈之下,10月15日,两国都发了声明,宣布实施48小时临时停火,算是给谈判留了个窗口。 10月18日,在卡塔尔和土耳其的调解下,多哈会谈举行。
双方同意立即停火,还打算建立机制巩固和平。 19日,两边官员都证实了停火协议生效,本以为事情能往好的方向走,没想到边境的紧张氛围还没完全散去。 和平之路,障碍重重 要说巴阿边境的问题,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 那条划定于1893年的杜兰德线,是英国殖民者留下的产物,至今没得到阿富汗官方的正式承认。 这条线穿过普什图族的聚居区,民族认同感跨越边境,历史上就常因为划界、放牧、资源开发这些事儿起冲突。
更麻烦的是恐怖组织的搅局, 巴基斯坦塔利班这类武装力量长期在边境活跃,利用两国管控的空隙搞事。 巴方总指责阿富汗境内有恐怖组织的训练营,跨境袭击让自己防不胜防。 阿方也有难处,边境地带范围广,想完全掌控确实不容易。 如此看来,两边的核心诉求其实很明确。 巴方最在意的是边境安全,不想再遭跨境袭击。 阿方则希望巴方尊重自己的领土主权,别再搞跨境空袭。
这两个诉求看似简单,但要达成共识,还得互相让步。 国际社会也在盯着这事儿,联合国和周边国家都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毕竟巴阿都是地区重要国家,边境动荡起来,跨境贸易受影响,难民问题可能会加剧,周边国家也得跟着操心。 打仗从来都不是好选择,不管是巴基斯坦还是阿富汗,老百姓都盼着安稳日子。 伊斯坦布尔会谈是目前和平的最大希望,双方既然都坐进了谈判室,就说明还有谈的余地。 阿西夫的狠话,或许是为了给谈判增加筹码,或许是真的被逼到了墙角。
但毫无疑问,全面开战对谁都没好处。 两边要是能顺着多哈会谈的共识,在伊斯坦布尔把细节谈透,把停火机制落实好,再慢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才是正经事。 搞不清为啥边境问题总是这么难解决,但能肯定的是,只有放下对立、互相理解,才能打破“冲突-停火-再冲突”的循环。 希望这次伊斯坦布尔会谈能有个好结果,让巴阿边境的枪声彻底停住,两边的老百姓能安安稳稳过日子。
毕竟和平这东西,才是最值钱的。
民信配资-网络平台配资-证券公司配资-炒股杠杆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